欢迎访问本站。
校企合作“订单培训” 广西容县职校吃香了
5年来,35所职业学校培养了5.78万名农村青年
莫昌林是广西容县杨村镇杨村村的一个普通农民,1999年9月和2002年9月,他分别将大儿子和女儿送到容县职业中专学习计算机。儿子毕业后供职于广东东莞一公司,现在每月工资加奖金近4000元;女儿毕业后考上了广西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管理专业;去年9月,莫昌林又将最小的儿子送进了该职业中专就读。
在容县,像莫昌林这样将子女送到职校读书的农民越来越多。为什么?莫昌林说,进职校能学到技术、找到工,实在。据了解,近5年来,容县35所职业学校将5.78万名农村青年培养成为初级职业技术人才,其中1.21万人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
瞄准市场重设专业
容县职业教育为何办得如此红红火火?这主要得益于面向市场、面向基层办教育。
1996年以来,随着就业难度增大、普高升温等社会现象的出现,容县各职业学校也同全国各地一样,职业教育招生严重滑坡。为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县里经过一番调研,找到了生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求,学用脱节。
2000年以来,原来吃香的财务会计、文秘、医士、护士专业成了就业“困难户”,容县职业中专、九○九电子科技学校等11家学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将办学重点转向计算机应用、模具、数控、电子、畜牧兽医等专业。
这一转,给容县的职业教育带来了生机———生源与年俱增。容县职业中专现有学历制在校学生1900多人,比2000年以前增加4倍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在稳定学历制职业教育的前提下,容县在所有职业学校开办果树栽培、农村机电维修、家电维修、电车毛织、焊接技术、摩托车维修等各种短期培训班,招收闲散在社会上不符合务工条件的青少年或失业人员,仅2005年,全县便培训农民工1.16万人。
注重实操学练结合
当然,光有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设置是远远不够的,容县不少职校在教学模式上注重实际操作。
容县电子工业学校和容县九○九电子科技学校,全部学科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学生半天上理论课,半天到学校实验室实习。这两所学校还从县内企事业单位和广东等地高薪聘请了一批模具和数控机械师作教师。
大多数职业学校都购置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器材,供学生学习使用。容县职业中专有微机室、语音室、电子电工实验室、家电实验室、机电实习工场、音乐厅等,微机室里保证上课一人一机,可供学生全天上网学习。
与此同时,一些学校还推出了“先读书,工作后再交费”的办学模式。为解决贫困生无钱读书的难题,容县财政拿出了30万元,作为2000名贫困学员的培训费补贴。由于该县职业教育独具特色,从而吸引了县外许多青年慕名前来就读。像被国家科技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国家星火学校”的容县九○九电子科技学校,700多名学员中就有不少来自新疆、贵州、云南、海南等地。
校企合作“订单培训”
为实现高就业,容县各职业学校与县内或广东等地企业加强合作,坚持校企挂钩,发展“订单办学”和“订单培训”。
容县职业中专根据学生就业意向,与常年到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签订办学合同,为学生就业寻求对口岗位。该校还派出专人负责就业推介与就业跟踪服务,广泛收集就业信息,构建就业网络。5年来,该校6100多名毕(结)业生95%以上被安置到珠三角的喜之郎、飞达音响、富士康、创维等知名企业就业。九○九电子科技学校2005年培训的607名农村青年,结业后经学校推荐,有558人到深圳、东莞、珠海等地的电子企业和数控机械企业务工。
据统计,2005年,容县35所职业学校培训后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达1.06万人,外出务工人员达13.43万人,劳务经济收入1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3%、11.45%和14.37%。
更多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