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论语孔子原版 论语中英法语对照版 论语朱熹版 论语拼音版 论语注解 论语别裁 论语分类 论语搞笑 Analects
论语力-揭秘伟大文化的震撼力
序一
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
于丹2007年12月
我最初接触儒教思想,依稀记得大概是四五岁的时候。向我传授的是我的父亲,但他并不是强迫我一定要把它背过的。他总是在日常生活中举例告诉我,“这就是《论语》的。”
在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中,《论语》的道理一点一滴渗入了我的人生。《论语》对于我而言,已经成为了笃定的、真实的、亲近的并且温暖的一种存在。
所谓的经典真是非常有趣,刚开始的时候,感觉是非常的简单,可是正如清代画家郑板桥诗中所描述的那样“画到生时是熟时”,反复阅读经典,每次都会有新鲜的发现。并且每次都会一点一点逐渐接近真理。我自身是教育者,时常是一边讲授中国古典文学,一边接受到新鲜的感悟,在我们苦难、悲伤的时候,总是给我们以力量,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或者说永远温暖着我们的生命,这就是经典。
阅读经典,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人生中,时常都是在加深“理解”的。各位读者读了此书,加深了对《论语》的理解,五年、十年之后,再次翻阅本书时,说不定仍然也会有新发现的。
“儒教和道教”的和谐
古典文学的遗传基因,对于我们生活在当代的中国人,也是完全得到了继承。比如说没有受到充分教育,甚至不认字的农村妇女也知道孔子的教诲。换句话说,也就是仁义礼智信的美德,是极为普通的市民百姓所一直追崇的。
儒教所重视强调的是天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每个人都“以天下为己任”和社会全体“和而不同”的状态。我认为,在当今竞争激烈、对弱者苛刻、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逐渐缺失的今天,这种想法难道不正是非常必要的吗?
的确,孔子的教诲在今天的中国成为一股热潮,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可是,我认为中国文化如果仅仅是都染成儒教一色却并非好事。比如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教,各自寻求探索不同的道路,这也是在寻求着同一个目的地——“和谐”。
真正的健康文化是多元的,对他者是宽容的、不断创造着新的东西。如果仅有儒教而没有道教的存在,那我们的国家、中国的文化构造不就成为不完全的了吗?我之所以在电视上讲完《论语》之后,又主动提出“下面要讲《庄子》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儒教、道教各自的思想在中国国内占有稳固的地位,这也是一种和谐的状态,除此并无其他解释。
道不远人
《〈论语〉心得》是将我在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上的讲述内容辑书成册的。由于这个栏目,作为学者的我,也能做到将自身感悟的内容告知了众多的视听者。我在可以向大众讲演的电视舞台上,留意到了“道不远人”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是《中庸》里记载的孔子的话,意思是“真正正确的道就在身边,是在普通生活中可以实践的”。
因为《论语》不是故事,所以不太适于广为传播。那么,我着眼的目标就是通过讲述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让大家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解到凡人也可以生活在经典之中,以期让大家从心中自然地觉醒。
21世纪是一个多元选择的时代,也正因为如此,人们的心灵容易出现迷惘。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也就都开始思考追求人生真理,“如何才能安逸地生活呢?”“如何能没有苦恼地生活?”“怎样能发现找到自己的理想?”对于这一切,大家所想的都是“马上”“尽快”“尽量简单”地了解到答案。
正因为如此,与其仅仅拘泥于缜密的解释,不如尽量用简洁的话语来论述《论语》的真髓,我想,正因为我完全是这样地讲述了《论语》,所以才有很多人肯听我讲述的。
我认为《论语加算盘》构筑了今天日本这样一个经济大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日本是一个很好学习《论语》、充分运用《论语》的民族。听说此次《〈论语〉心得》在日本得以翻译出版,我感到非常高兴。在此,对担任本书的翻译、监修工作的孔健先生、为本书检查日语的未来工房的竹石健先生以及讲谈社学艺局翻译组的各位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衷心期盼,经典今后也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生命也因有了经典而不断成长。
相关阅读: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