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上一页 傅佩荣《论语》心得 论语

不为酒困
 
  许多先进国家已经为了民众酗酒问题而深感困扰。以慢性病来说,高血压、糖尿病与酗酒引发的身心疾病,成为最主要的三项求诊原因。我们不必探讨一个人酗酒的理由,却可以思考正确的饮酒态度,所参考的典范仍然是孔子。

  首先,饮酒是高尚的社交活动。一乡之人在特定节日或庆典,相聚饮酒,共叙乡情,有助于闾里的认同与共识。《论语》记载:“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党》)孔子与乡人饮酒,结束之后,总是要等老年人离席,他才离席。今天大家聚餐时,往往不大注意年龄大小,只注意身份高低。于是,聚餐无异于上班,有时还要恭请长官训话,实在减少许多乐趣。

  其次,饮酒若是享受,则应该想到父母与长辈。《论语》提及,“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为政》)意思是:这样还不够,但是至少应该如此。可见古人以酒食奉养父母,是孝心的表示,同时还须努力“和颜悦色”。我们经常在外应酬,是否想到父母也需要我们陪伴共同进餐?

  第三,谈到饮酒的节制问题,孔子的表现令人佩服。孔子“唯酒无量,不及乱”。他的酒量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从来不会喝醉失态。有人宣称:“但知人间有酒,不知酒能醉人。”虽然豪气干云,未免有些夸张,并且对身体健康也不好。孔子的酒量则以不喝醉为准。这是需要高度的自知之明与自制之力的。

  好花看到半开时,饮酒适到微醺时,最为亲切有味。——古谚接着,谈到“不为酒困”。孔子曾经自述日常生活的原则如下:“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子罕》)一个人在社会上要尽忠职守,回到家则须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遇到丧事的场合,则要力求尽礼,因为人生的礼以丧为大,必须特别谨慎。然后,以“不为酒困”代表日常生活在享受方面的自我约束。何以单单提及“酒”?或许因为酒是不分年龄与体质的人都可以享用,同时又很容易过量上瘾的饮料。万一陷入酗酒的习惯,就是为酒所困了。

  能够做到上述四件事,就可以说:“何有于我哉?”意思是: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也可以译为:这些对我有何困难呢?两义并陈,更能显示孔子的人生态度:先求尽好自己的本分,对工作、对上司、对父母、对手足的责任,以及对亲友的丧事,都做得恰如其分。即使对饮酒同乐,也有明确的守则,适可而止。唯有尽其在我,才能乐天知命,我想,“不为酒困”四字,对现代人颇有启发性。

下一页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