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于丹论语感悟-孝敬之道(7)

论语孔子原版 论语中英法文对照版 论语朱熹版 论语拼音版 论语注解 论语别裁 论语分类 论语搞笑 Analects

于丹论语感悟

孝敬之道(8)

孩子有什么志向姑且不论,而父亲有什么样的理想,能不能够世代相承下去,这个孩子能否做到多年不改,也很重要。司马迁就是继承了其父司马谈的志向,撰写出伟大的《史记》,可以说,司马迁对其父是很好地尽到孝了。

真正的孝敬,是一个人用对自己长辈的心推及到社会上。孟子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这就不仅是孝,而且是仁爱了。每一个人都希望在社会上安身立命,能够去做更多的事情。如果人人都用这样的心去做事,那就好了。

在孔子的那个时代,一个人要从眼下做起,一直走到社会上。孔子曾经描述过一个人人格的成长中要做哪些事。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这里面其实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入则孝,出则悌”。孝悌之义,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讲的都是伦理亲情之爱。要先与自己的父母、兄弟这些亲人把关系处好了,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如果一个人言语谨慎,笃诚守信,用爱亲人的心去博爱众人,还去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他就走出了一己之爱,能够有天下大爱,他就能为社会做更多事,走得更远。

如果以上这些都做到了,孔子才说到第三个层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你要是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献知识。孔子很注重实践,实践之余你才可以去学点书本知识。只能学而不能行,这在孔子看来,也许很不恰当。

我们不一定要说,那个时候的道理都适用于今天,但我们可将这些道理简单地做个坐标来参考。在今天这样一个进步的文明时代,回头看这三个层次,就会看到有时候恰恰是做反了:今天的孩子从一成长就知道要念书,在上幼儿园之前有亲子班,然后是幼儿园,然后是小学、中学、大学。每个孩子都知道要去“学文”,因为“学文”就能进入社会,进了社会以后就能有尊崇的社会地位。

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有一些核心价值都需要人们去尊重,比如信誉,还有忠义,可是这些一步一步做完之后,到最后忘了什么呢?

往往是最简单的东西被忽视了,也就是忘了“入则孝,出则悌”。对自己亲人的这个环节是最容易忽略的。

我们的古圣先贤,他们所讲的这番道理,不正是让一个人从脚下出发,从自己的亲人出发,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用这样一种本能之爱走到社会上,再做理性的提升吗?人们先把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做好了,再去学学知识、文化,让人走到更高的层次。

可今天呢?我们的心都从很远的地方缓缓归来。我们一开始都去学文化,都在努力去认同社会的公共标准。今天的小学生也知道世界地理,中学生也知道北欧历史,但是还有几个人内心能记住“入则孝,出则悌”?

古圣先贤的很多教诲,可以使我们让自己的灵魂从远方漂泊而归,回到一个温暖朴素的地方。我们最好不要忘记这些基本的道理。

这些道理为什么重要?比如说,为什么“孝”就这么重要呢?

于丹论语感悟-孝敬之道(9)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