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上一页 孺童讲论语 论语

《孺童讲论语》第十五章(2)

  子贡的问话之所以境界低,在于其还停留在“无”上,也就是说将不好的思想、言行等去除掉。而孔子的答语之所以境界高,在于其已经上升到“好”了;也就是说,在对更高道德标准不断追求的同时,那些不好的习气也就随之自然消除了。换言之,以“无谄”、“无骄”来约束言行,是一种消极的去除;而以“礼乐”来约束言行,则是一种积极的转化。

  (三)

  子贡所引诗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原诗全文作: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两句诗,到底要说明什么呢?肯定不是想讨论或请教关于制作不同材质工艺品的问题。

  子贡与孔子的第二翻问答,在内容上是承接第一翻问答中所讨论的内容。前面已经讲过,子贡问孔子:“如果能作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样作人怎么样?”孔子回答道:“已经算可以了,但还是比不上能够作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人。”

  孔子虽然指出能够作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人,不如能够作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人,但没有说明为什么前者不如后者。换句话说,孔子没有指出到底具备了何种素质的人,才能够作到“贫而乐,富而好礼”。

  孔子的回答是不够明确的,但他所传达的意思,子贡已经心领神会。子贡虽然已经领会孔子所说,但又不敢妄自确认,想进一步向孔子请教。孔子刚才以含蓄而答,子贡在此也不好直言发问,故采取了引《诗》求证的提问方式。

  回到前面的问题,子贡之所以单单引用这两句诗,肯定是有用意的,而且在内容上,肯定是和先前他与孔子的问答内容相关的。

  “如”,是“好像”的意思。

  “切”,是针对加工骨制品而言。

  “磋”,是针对加工象牙制品而言。

  “琢”,是针对加工玉制品而言。

  “磨”,是针对加工石制品而言。

  “切、磋、琢、磨”,指的是四种不同的加工手段和方法。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如同用切、磋的方法来加工骨和象牙,用琢、磨的方法来加工玉、石。

  这两句诗的诗义,与前面子贡与孔子问答的内容,到底有什么直接联系呢?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还需要具体分析一下这几种加工方法的特点。

  之所以把“切、磋”、“琢、磨”在文句上分成两组,是因为它们在工艺上,两两比较类似。在加工骨制品和象牙制品时,都要注重材质的纹路,然后才能用“切、磋”的工艺进行加工。而在加工玉、石制品时,其重点在于如何运用“琢、磨”的工艺,去除材料中的杂质,进而再制作成各种工艺品。

  这种切磋式的注重分析事物的文理逻辑,类似于治学之道;这种琢磨式的注重去除自身的缺点瑕疵,类似于修身之道。所以子贡引“如切如磋”以喻治学,引“如琢如磨”以喻修身。这里并非牵强附会,可举一例,以作辅证。《荀子·大略篇》云:“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

  那么“《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一般人只要自我注意约束一下就能作到;而“贫而乐,富而好礼”非得在“治学”与“修身”这两方面,都具备了很高修养之后,才能作到。您是这个意思吗?我理解的对吗?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子贡引用《诗经》所表达的意思,有二种解读:其一,认为是从子贡口中,重申了孔子的意思;其二,认为是子贡在孔子答语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完善了孔子的意思。

下一页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