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上一页 孺童讲论语 论语

《孺童讲论语》第五章(1)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解说:

  (一)

  “道”,通“导”,是“治理”的意思。

  “乘”,指车马。古时以一车四马为“一乘”。

  “千乘之国”,是指拥有一千乘车马的国家。

  那么,“千乘之国”到底有多大呢?对此自古以来就多有争论。难以达成一致的关键,说到底就是一个换算的问题。

  “千乘之国”在此可有两种解读:其一,为虚指,即“千乘”并不是具体指的“一千辆车,四千匹马”,如同说“千军万马”一样,就是形容很多的意思,而“千乘之国”指的就是拥有很多车马的国家;其二,为具指,即指的就是一千乘车马。以“车马的数量”来换算“国家的面积”,就成了一个历代儒士不得不面对的一道“数学难题”了。他们各自求证诸多典籍,也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要想得出正确答案,关键在于求证的典籍是否可靠。如果想从《司马法》或是《周礼》中寻求答案,结果必然会出现偏差。因为《司马法》成书于战国时期,而《周礼》本身就是伪书。比较可靠的方法,就是以同时期,或是比同时期略晚的资料为依据。那什么典籍是最具参考价值的呢?当然还是《论语》。

  《论语·先进篇》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对于这段《论语》意思,会在以后进行详细解说。在此先就讨论的问题,择要解释一下:当子路说自己治理一个“千乘之国”没有问题后,冉求为了谦让于子路,便说自己能够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是五六十里”的地方就可以了。

  在此就出现了“车马”与“方圆”两个度量标准,从两个人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千乘之国”的面积要大于“方圆六七十里”。而子路又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又出现了“大国”的概念。那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与“大国”之间到底又有什么关系呢?

  《孟子·万章章句下》云:“北宫锜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

  从《孟子》这段话的记述中,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天子地方千里,大国地方百里,次国地方七十里,小国地方五十里”。结合前面《论语·先进篇》中的内容,可以知道冉求所谓“六七十”指的就是“次国”,“五六十”指的就是“小国”。而比“次国”、“小国”大的就是“大国”,也就是子路所讲的“千乘之国,摄乎大国”。因此,“千乘之国”就是指的方圆“百里”之国。而根据《孟子》中所说“公侯皆方百里”,可知“千乘之国”即为“诸侯”之国。

下一页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