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上一页 孺童讲论语 论语

《孺童讲论语》第二章(2)

 (三)

  “务”,指十分专注、致力的从事某件事情。

  “本”,原指树根,后来引申为事物的根本基础。

  “立”,原指人之站立,后来引申为树立,进而有所成就。

  “道”,本义是指道路,古代注经亦由此义而引申为途径等意思,后来才逐渐将之抽象、玄化为一种类似于天地之间普遍规律的大道理。

  “仁”,通“人”。

  “与”,感叹词,表谦虚语气。

  (四)

  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将“其为仁之本与”中的“仁”,解读为“人”,理由有三:

  其一,古人经常将两字混用,如《论语·雍也篇》云:“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其中“井有仁焉”的“仁”字,就是“人”的意思。

  其二,就是呼应前句“其为人也孝弟”,这样句义、文气较为贯通。

  其三,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如果把此处的“仁”字,当作儒家所讲的“仁”来理解的话,就引发了后世对有子这段话的非议。责难在于,“仁”是蕴涵于人的心性之中,培养“仁”只需在心性中寻求,不必外求于父母、兄弟;且儒家强调的人性所应具备的德行,即“仁义礼智”等,其中没有“孝弟”,甚至还进而得出“孝弟非仁”的结论。产生这些谬说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不知“仁”、“人”二字可以互通。

  孰不知儒家之道,本不脱离于人伦纲常而存在,《中庸》中就有“道不远人”的说法,这与有子“本立而道生”的旨趣都是一致的。

  大义:

  有子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孝敬自己的父母,敬爱自己的兄长,那么他的心必然是和顺愉悦的。这样的人是很少会肆无忌惮的‘犯上’的。如果一个‘不好犯上’的人,而‘好作乱’,这更是没有可能的。君子应当致力于道德基础的树立,道德基础树立了,未来整个人生的道路也就随之产生和确立了。侍奉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作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所在。”

下一页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