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上一页 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 论语

学而篇第一(3)

连载: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 作者:谭景伟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点题 ]不自重者一定轻浮,忠信是良药。学友之长勿学友之短。过而不改,顽石一块。

  [ 心得 ]这是《论语》中第一次出现“君子”这个名词。“君子”与“小人”是儒学思想中很重要的两个概念。现在,大多都把君子和小人定义成有道德的人和没有道德的人,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孔子并没有给君子与小人具体定义,他只是用这两个概念来区分他所倡导的与反对的两种思想,只是起到指向作用而已。如果单纯用道德给二者定义,就无法圆融。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从心态上区分君子与小人,而心态与道德是没有关系的。“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这也不是从道德层面说的,而是从对事物本质的态度上讲的,一个人应该分清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君子与小人只是相对的两个概念,不是绝对,任何人都既是君子又是小人,君子与小人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友不如己者。朱熹认为: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南怀瑾老先生提出了异意,认为恰恰相反,不要认为朋友不如自己,任何人都是有可取之处的。这和“贤贤易色”的解读是不谋而合的。交友实际就是要学习朋友中优于自己的部分,而不是不如自己的部分。有这个智慧,对于我们来说,没有朋友不可以交,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朋友,也自然不存在“不如自己的人”;没有这个智慧,那就要小心谨慎,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也是我的交友观。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点题 ]鉴远知来,所以民德归厚。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点题 ]所求异于人,所求之法也必异于人。

  [ 心得 ]人的所求是不同的,所求之法也是不同的,即便是所求相同,所求之法也不一定相同。所求与所求之法的不同,决定了人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所以,对于人生的差异与多样,任何一个人都应该用客观的理性的态度来面对,不能始终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的差异。孔子广收门生,四处宣传儒学,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树立起来,争取为社会所用,造福于民。孔子无论到哪个诸侯国,都一定先问这个国家的政治情况,所以,子禽心理才有疑惑:老师想得到什么呢?还是想给予别人什么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孔子所求异于常人,所求之法也异于常人,这决定了孔子是不能用世俗眼光来对待的。

  中国有句古话“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做人难,做一个异于常人、超越常人的人更难。与众不同者不可避免地要承受社会世俗的巨大压力,遭人非议。在世俗眼中这些人有时显得很“不正常”,做着常人认为是不可能甚至于荒诞的事。而对这些有大理想大信念的人来说,他们不但不会因世俗巨压而改变自己的意志,反而会迸发出更大的进取的能量,更不会让自己置身局外,做旁观者。他们更喜欢把自己置身于危险的风头浪尖中,用自己的智慧在惊涛骇浪中给自己搏一个天地,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和强者。

  孔子给所有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树立了一面不倒的精神旗帜,坚持理想与信念,就不要害怕世俗的嘲笑,就要有胆量冲破世俗陋见。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点题 ]子从于老,志行专一,谓之孝。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点题 ]以中庸之法,方可致和谐之道。

下一页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