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上一页 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 论语

学而篇第一(1)

连载: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 作者:谭景伟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点题 ]学习是人生进步的唯一途径;学会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命运。

  [ 心得 ]我想这句话只要知道《论语》的人,一定都知道,这句话似乎成了《论语》的招牌语。

  学而时习之,这句话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孔子用这句开篇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今天,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并不见得如此。我们只有深入到那个历史情境中,才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来之不易。孔子是一个胸怀远大理想,立志有所作为的人,可事实却远非如此,一生奔波落魄,挨饿被拘,是在世俗的嘲笑中走过一生的。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孔子说出了这样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个“说”字,不知包含了老夫子多少的苦难辛酸,同时,也呈现了他内心世界的博大与坚定。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整理,积极弘扬,一生都在不停学习。设身处地一想,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都要感到惭愧。今天,几乎很少有人经历着孔子这样的苦难,绝大多数人都能在良好学习环境中接受教育,可是又有多少人能觉得学习的快乐呢?又有多少人走上工作岗位后更是书本不沾呢?

  人类历史经验证明,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唯一阶梯就是学习。没有学习,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都是注定不会进步的。孔子能在春秋乱世认识到这一点,实在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不愧为圣人。

  后两句我的“心得”是完全背离传统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四五岁的小朋友都知道,有小朋友找他们玩,他们也会高兴得不得了。如果只理解到这个层面就是很肤浅的。我们都知道孔子一生是怀抱理想,而又一直落魄失意的,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是非常渴望能有一个有道的国君能采用他的学说(这也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真实目的),实现他的理想。这句话其实就是孔子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他多希望有这样一个人能实现他的理想,就像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看自己一样(孔子一生都在寻找这个朋友)。这当然是非常高兴的事了。孔子用此做比,说的是人生成功顺意的理想结局。而“人不知而不愠”,则是孔子对失败人生命运的达观态度。对于人生的结果,无非是成功与失败的两种命运,就像经商有赚也有赔一样,这是常态,都是应该坦然接受的。

  孔子开篇就告诉我们了人生的不易:必须要时刻付出艰辛的学习才有可能赢得人生的价值和成功,实现“有朋自远方来”的顺意结局。同时,还要明白:有时候即便你付出了全部艰辛的努力也不一定成功的道理,就像他自己一样。但人生是没有中间道路的,只有学习,尽全力去改变命运,不学习,人生连“可能”的希望也都不存在了。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对于人生才能有一个正确达观的态度。

  这段话在《论语》中是占有非常重要位置的,正确认识这段话的深刻内涵对于把握整部《论语》的精神是意义重大的。为之,我把自己几年来研究《论语》的心得总结为“一方法一目的一境界”和“两基本三原则”:以中庸为唯一方法、和谐为唯一目的、仁为唯一境界;以解决做人与做事问题为基本,以学习是人类进步永恒真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正确面对人生成功与失败的两种命运为原则。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点题 ]澫益师语:“为仁,正是为人。不仁,便不可为人矣。”君子务本是务求内心的厚道良善,以孝弟之心推及他人,则天下人人皆兄弟。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点题 ]花言巧语,则仁爱之心必远!

下一页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感谢您访问本站。